Table of Contents
译者 Shuyan Jiang
2025 年到来时,East Doncaster Secondary College(东唐卡斯特中学)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幕:七年级共有 11 对双胞胎同时入学。九月,Manningham Life 采访了副校长 Cameron Campbell(卡梅伦·坎贝尔)和几对双胞胎,聊他们到高中的第一年生活。通过问卷,他们分享了对校园生活与双胞胎关系变化的真切感受——有时坦率甚至脆弱,有时又充满对未来的期待。一开始,卡梅伦就强调,双胞胎并没有被区别对待。“我们刻意让情况保持这样,”他说。
在这 11 对双胞胎中,有 7 对同意出镜记录这一特别时刻。
这是一个刮风的周一早晨,办公室外的狂风被自动门的滑动声所隔绝。校园广播铃声标志着课间结束,学生们成双成对地走进校园。集合后,我们静静地向操场另一端的活动教室走去;不禁让人好奇,这究竟是良好的纪律,还是传说中的“孪生心电感应”在起作用。
学校规模不小,全校近 2,300 名学生。Tailin(泰林)形容学校像“一个小社会”。在他的体验中,这次过渡反而帮助他发现了自我。妹妹 Ailin(艾琳)补充说,她们通过“共同交朋友”来缓解结交新朋友的压力。
在拍照时,风暂时平息。双胞胎们坐在夹在两栋双层方格墙之间的台阶上,空气静得仿佛凝固。要让大多数十二岁的孩子摆好姿势拍照并不容易,但这些东唐卡斯特的学生表现得很自然。“还要多久?”Stephen(斯蒂芬)和 Hayden(海登)连忙问,他们都急着回到同一节英语课。像他们一样,被分到同一班级小组(homegroup)的兄弟姐妹会一直待到九年级,并共享大部分课程。

成双成对的学习与生活
在东唐卡斯特,课堂分配会参考小学校教师对合适配对的反馈,也会考虑家长偏好。姐妹 Sia(西亚)与 Gopika(戈皮卡)被安排在同一班级小组;西亚认为这让她们在物理距离上更靠近,而戈皮卡则指出,“独立学习时间”增多意味着两人互动的时间减少。兄弟 Roy(罗伊)与 Riyaan(里彦)则被分在不同小组。“我们相处的时间少了,因为都忙着各自的生活,”罗伊解释。里彦则表示,他从兄弟那里得到的不只是课堂上的支持。Max(马克斯)与 Liam(利亚姆)在小学时分在不同班,到了中学才开始同班。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朋友,现在在学业上互相扶持。“有个记得我该做什么作业的人真的很有帮助,”利亚姆感激地说。
拍完下一组照片,大家朝图书馆走去,路过储物柜、带荫的走廊和被校舍围绕的草坪中庭。这些地方和图书馆一样,是他们最喜欢与朋友放松的空间。姐妹 Sima(西玛)和 Maysam(梅萨姆)因为共同的读书兴趣,尤其喜欢图书馆。“那里也很适合冷静下来,”西玛补充道。进到室内,大家安静地在色彩鲜艳的沙发与坐垫上就位。
拍摄结束,校园生活继续。铃声再次响起,新一轮课程和截止日期在等着他们。每天都有机会结交或维持友谊;每一次互动或许带来笑容——但正如有些人坦言,有时也会被刻薄的话语伤害。
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
高中将赋予他们知识与技能,也给他们机会去理解不同的人生与文化,去寻求被理解的感觉,被认同为独立的个体而非“那对双胞胎”。“重要的是把他们视为各自独立、走在自己旅程上的个体,”卡梅伦提醒我们。
我们步出办公区的自动门,观赏到观赏梨树的花瓣随风飘落在灰色人行道上。双胞胎们在高中阶段可能会走上各自的道路,但他们始终拥有彼此。一回到家,卸下书包、换掉校服,他们可以回到那份轻松的双生舒适中。生活中肯定会有令人恼火的小插曲和磕绊。但正如 Aleena(阿琳娜)所说:“知道有个你信任并会在那儿支持你的人,感觉会好很多。”Cassie(卡西)也表达了类似的安慰,她的双胞胎弟弟 David(大卫)珍视她这个“好姐姐”。Alison(艾莉森)一句话总结道:“知道总有一个懂你的人,真的很有帮助。”